大爱无疆——我眼中的项秉炎

中国记录新闻网 人物傳記评论29,460字数 7897阅读26分19秒阅读模式

作者:胡 茂 伟

今年1月27日,宁波市民熟悉的老干部,宁波市委原书记、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市慈善总会首任会长项秉炎同志因病去世,终年九十一岁。噩耗传来,宁波民众一片叹息,深感悲伤。作为曾经担任他专职秘书、宁波中学校友的我,更感到深深的悲痛,怀念之情,难以却怀。

大爱无疆——我眼中的项秉炎-图片1

有缘相识,连任“一秘”

1990年的新年刚过,宁波市委原书记孙家贤调任省委宣传部长,原台州地委书记项秉炎调任宁波市委书记。那天是他第一次约我谈话,个子高大,面带笑容,谦和地说着宁波方言的他,让我有一种亲近感。按照惯例,前任领导调任后,原秘书或是跟领导走,或另行安排工作。留下连任秘书的,没有先例。因此我等待的是何去何从。然而他见面后第一句话,让我吃惊和意外:“我了解过你的一些情况,办公厅对你反映不错,我想继续留任你,愿意吗?”我回答:“这是否合适?以前领导走时,都换新秘书。留下来继续当秘书,我没想过。况且从年龄上说,市府的那些秘书大多只二十几岁,我年近四十,是否偏大了。”项书记说:“没关系,关键在于我们之间能否配合得好,你不要有太多顾虑。”听说我是宁波中学66届毕业的,他笑着说:“我们还是校友呢,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会很好。”原来级差悬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一下子被他拉近到校友关系。面对项书记和蔼可亲的脸色,平易近人的态度和直率坦诚的交流,我已没有回绝的理由,相识是缘当珍惜,我就留下来继续当秘书。不想这一留任竟开了一个先例:成为市委办公厅唯一一位连任的“一秘”(一把手的秘书)。项书记的胸襟与为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运筹帷幄 坚持开放

原宁波市委大院,位于中山西路与孝闻街交叉口,那是一幢民国年代的老房子,大院进门依次有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的办公楼,位于最里面的是市委办公厅与市委领导的办公室。围墙高高,庭院深深,古色古香,别有风情。我和书记都在最里面一幢楼的三楼办公。这里平静、安宁,但这宁静却掩盖不了这是宁波市的“信息中心”和“领导核心”这一现实。全市最重要的各类信息,包括每日发生的重大事件,都直接呈报这里。项书记在这里运筹帷幄,亲自主持书记办公会、市委常委会两个最核心会议,宁波市委的重要决策,全市的重大工作部署以及相关人事安排都在这里酝酿和决定。这两个会议的记录员都是我。我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项书记还告诫我,要关注各类重要信息,及时报告重大事项,高效转达领导指示,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事项,严守机密等等要求,我一一记下,并配合他的工作节奏,兢兢业业做好服务。

起草领导讲话稿本是秘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上不少人都认为,领导的报告都是秘书所写。但在项书记那里,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凡是必须他参加的一些重要会议,他要求我事先将相关的资料整理好,且尽可能全面详尽。当材料提供给他后,多数讲话稿他都自己动笔写,这种实干精神让我钦佩,并更让我体会他的过硬笔头功力。他有二十多年当县领导的秘书及县委办主任的“爬格子”经历,思路比较敏捷,书写速度飞快,一篇发言稿他没多长时间即可完成,让曾经就读于杭大中文系的我,叹为观止。项书记成了我的师长,让我学到了他的处事原则、处事方法和宏观分析判断能力,收获不少。

自从1984年邓小平提出“要动员全世界宁波帮建设宁波”的号召以来,宁波改革开放出现了较好的势头,海外宁波帮著名实业家纷纷回乡观光,并捐钱、捐物,造福桑梓,为家乡发展出力,项秉炎对此颇受感动。但他更为关注的是,作为副省级城市,宁波如何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他希望宁波帮除了捐赠以外,能帮助家乡兴办一些实业,以促进宁波的外向型经济更快发展。他给我打了个比方:有人送你一筐鸡蛋,但蛋吃完就没有了。如果他送你两只老母鸡,那么母鸡生下的蛋是够你吃更长的时间。一次去慈城镇调研,专程去看了由台籍著名企业家应昌期捐建的中诚小学。应昌期祖籍慈城,时任台湾银行常务副行长,在台湾工商界威信甚高。其父曾任慈城中诚小学校长,为纪念先父,他出资将当年破旧的学校重建,目标是建一所中国设施最好的学校。所需建材包括墙面瓷砖都从台湾运来,连制作的工具、切割的师傅也从台湾请来。项秉炎对那些高档建材和工程质量赞不绝口,于是向应昌期提出,国内目前基建正处于上升阶段,高质量的建材十分缺乏,能否在宁波搞一个生产高档建材的工厂?应昌期爽快答应,于是宁波有了第一家引进台资“宁波现代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工艺设备都从意大利进口。不久应昌期又办了另一家“宁波利华羊毛股份有限公司”,两个企业的总投资额达1亿多美元,开宁波引进台资的先河,应昌期先生起了领头羊的示范作用。此后,宁波引进台企势头不减,台塑王永庆等大型企业相继在宁波落户,为宁波经济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大爱无疆——我眼中的项秉炎-图片2

作风深入 平易近人

项秉炎是宁波第一个说当地方言的一把手。以前在宁波当一把手的,多为操外地口音的“南下干部”。尽管因历史原因,他不大擅长说普通话,石骨铁硬的宁波话有时会让他遇到些尴尬。但深贴地气的他,熟知宁波的市情、民情,心牵百姓的他不论在哪个领导岗位,他都能勤政亲民,千方百计为百姓操心。项秉炎在台州工作时,就好评如潮,深得民心。到宁波来,他一如既往保持他的亲民实干作风。根据我的记录,项秉炎一年工作中,参加或应付各类会议的时间,约占了三分之二,剩余的时间,除了在办公室处理公文及找人谈话外,他总想办法挤时间去基层调研及了解情况。每次下基层,他都坚持轻车简从,一般只有我和司机相伴。为了减轻基层的接待压力,他都要我关照下面不搞特殊,伙食以家常菜为宜,反对铺张浪费。在我印象中,基层干部大多理解项书记的作风,没搞过像样一点的宴请,这在吃喝风较盛的九十年代是少有的。他每次在基层调研,还总尽可能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次在宁海(现白溪水库上游)一革命老区调研,衣着朴素的项秉炎,满口讲着当地方言,与老党员、老农民和气地拉家常,活脱像一个老农民。座谈会上大家反映:一是该乡通山外的一条道路,已修了八年至今不通,严重影响经济与生活;二是山区野猪肆虐,农民的庄稼常被吞噬、糟蹋,损失惨重,有时还伤人。项秉炎听后很是上心,回来之后立即督促相关交通部门,加快道路建设进度,不到一年使该条路全线畅通,对该乡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付猖獗的野猪,他找军分区政委商量,结果派出一些侦察兵“出击”,使猪患得以基本消除。这些都让老区农民欢欣鼓舞。

项书记关注作风建设,对已严,对人宽,他处事低调不张扬,常以谦和、平等的态度待人,在我的印象中,项书记从没有对他下属摆过领导架子居高临下训斥过,也没发过什么大脾气。但对一些不良倾向,他毫不姑息迁就,该批评、该提醒,他都直言不讳。项书记在家中可以孝子相称,多年侍奉年长的老母亲,直至一百多岁过世。虽公务繁忙,他在节假日常骑一自行车,或步行去菜场买菜,偶遇熟人还打个招呼,聊几句。他是生活在宁波这个城市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市民。他对家属子女及亲戚都严格要求,绝不允许借他名义搞不正当活动,因而他的三个子女没有一个借机谋取特权经商捞钱的。爱憎分明,以身作则,正气凌人的作风,让他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履职人大 依法监管

1992年元月起,项秉炎调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曾与他“形影不离”的我也转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虽不在他身边,但我的目光仍一直关注着他的工作轨迹。他岗位虽变,但关注民生、服务市民的初心丝毫没变。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项秉炎首先是抓好立法工作,贯彻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战略,以改变原来“无法可依”的状态。宁波作为有立法权的副省级城市,那些年从无到有,先后通过了38部法律,而每一部法律从酝酿到最后通过,需较长时间,项秉炎都深入参与调研和论证。这些法律的最终通过,对保护宁波的民生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人大作为立法机构的权威性大大增强。项秉炎还用较多精力,关注用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加大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创新监督方式,探索开展人大对政府工作的评议,特别是对每一位副市长分管工作的述职评议,效果尤为明显,使政府官员的任职压力大大增加,使人大的监督作用不再是“橡皮图章”。这些强有力的监督护航,助力了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

余姚江是宁波的母亲河,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就诞生在这余姚江畔。持久地保护好这条河流,对提升宁波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关系重大。他多次带有关人员深入调研,提出并通过了《余姚江污水防治条例》,开创了国内专门为一条江制定一部法律的先河。常有人叹“立法难,执法更难”,为真正落实这一条例,项秉炎还每年亲自带队去姚江流域视察监督,用法治的力量守护了宁波的碧水蓝天。

大爱无疆——我眼中的项秉炎-图片3

投身慈善 大爱无疆

关爱民生,贴近群众,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是项书记退休前后相当一段时期最关注牵挂的事情。目前有些领导干部,在将退休前往往关注和考虑的是为自己留一条好的退路,或为自己的子女、亲属安排较理想的工作。而项秉炎则始终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和命运。他说自己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退休之后能继续为百姓做越来越多的好事、实事,让更多还被贫困、苦难和病痛困扰的人群尽快过上较为安逸的日子。1997年他的市人大主任的任期将到,市里正在调研准备筹建慈善总会,需要一位“领军人”,他明知这项工作很难做,但认为很有意义,因而义无反顾选择了将“安老助幼、扶危济困”的慈善事业,“作为我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对市民作出的贡献”。于是由他牵头成立了宁波慈善总会,并担任了首任会长。他完全放下领导架子,把自己多年以大爱之心积累的人脉关系,全部用作他退休以后的为民生服务上。为筹集善款而到处“化缘”,求人家,实属难得。

也许有人不知道这个慈善总会会长头衔的“含金量”有多少。按照一般人想法,每年有数亿善款“进帐”的慈善总会,一定是“油水”不少,好处多多了。而事实是,项秉炎和其他一些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在慈善总会工作的干部,不仅没有一分钱的报酬,还常常带头捐钱,倒贴钱进去,完全是“亏本生意”。这些凭的全是一片爱心和慈善之心。曾任市人大财政工委主任的慈善总会副会长童明学说,项会长是我人大老领导,知道我将退休,找我谈话,开宗明义说:“我去做慈善工作,这里是不发一分钱工资的,主要为社会献爱心,你是否愿意参加?”童明学感动之余,二话不说跟着项会长干了两届。据说项会长吸收其他工作人员,都是这样照明直说的。他认为,必须是有爱心,不计个人得失的人,才适宜在慈善总会工作。慈善总会的日常办公经费又很节俭,项会长要求大家尽量压缩,一张纸、一支笔都要精打细算,节约费用助慈善。为寻找一处既方便市民又租金较低的办公场所,慈善总会不惜一年内三次易址,最后才在宁波西河街74号5楼落了户。由于项秉炎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更由于他的高风亮节和以身作则,在他周围聚集起许多愿为慈善事业作贡献的爱心人士,有不少还是市、局级退下来的领导干部,在他的带领下,宁波的慈善事业以鲜明的特色和出色的工作成效,亮相于浙东大地,让世人刮目相看。

大爱无疆——我眼中的项秉炎-图片4

项秉炎在慈善总会所抓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强慈善宣传,营造社会关注慈善的氛围。他与《宁波日报》社社长商量,联办《宁波慈善》刊物,及时将慈善活动的意义和活动信息,以及慈善款的用途告之于众,吸引了更多爱心人士的关注。二是完善组织,建立市和县(市)区、街道(乡)的三级慈善网络,为慈善工作面向社会,深入到基层打下了重要的组织基础。三是结合宁波特色,开展不同形式的慈善活动,扩大民众的参与度。“慈善一日捐”是宁波慈善总会最早推出的面向全社会的募捐活动,主要概念有二:一是一年365天,安排一天时间参与慈善,做些善事。二是将本人一天的收入捐给慈善事业,献爱心;无收入者,节省一天的支出作捐献。募集善款的用途,可由本人提出意向也可由慈善总会定向救助。“慈善一日捐”活动每年多在下半年集中进行,通过新闻媒体配合宣传,声势大,影响广,社会参与度高。首次“一日捐”活动募集的善款就达到532.6万,成为宁波慈善活动的品牌项目,深受大众支持。宁波慈善捐款的一半来自这一活动。其中,宁波慈善募捐第一明星“顺其自然”,正是通过这一活动崭露头角。自1999年12月6日他(她)首次以“顺其自然”之名落款,捐了5万元,“用于春节特困家庭送温暖活动”。之后,每年在“一日捐”活动时都不间断捐款,金额也不断增加,2022年捐款数为106万。至今已连续捐款24次,累计金额高达1469万元。但均未署真名,究竟何人所捐,至今仍是一个谜。在这些爱心人士影响下,宁波市民踊跃参与慈善捐款活动蔚然成风。宁波善款捐赠数,不仅名列省内各地市之首,且一度超过了全省除宁波外的十个地市相加的总和。青海省一小学女教师罗南英得了白血病,到宁波治疗,因手术费高达62万,收入低微、举目无亲的她只得放弃治疗。此事被爱心人士发现,一经媒体披露,200多名素不相识的宁波市民,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向他捐款达60多万,且80%不留姓名,书写了宁波爱心捐款的又一新篇。宁波被浙江省媒体誉为“爱心城市”实至名归,这些都与项主任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建造“宁波颐乐园”,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难题,是项秉炎一直关注的问题。尽管在20年前,我国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但他高瞻远瞩,在全国先行兴办主要为解决养老难题的慈善实业。“宁波颐乐园”被称为“新世纪的安老工程”,1999年在江东科技园区征地103亩,投资1.7亿,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总床位数1350个。工程分二期,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竣工。该项目由市政府倡导资助,委托慈善总会牵头,依靠社会力量(专项募捐)共同举办,其性质是公助民办的社会公益事业。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的服务。全国人大原委员长乔石亲临视察,并题写了园名。建成以后,已成为宁波标杆性养老机构,是宁波老年人的首选,深受广大老人欢迎。至今入住1142名,尚有一千余名登记预约。此外,慈善总会还与市红十字会共同主办,还办起了首家公益性医院华慈医院,解决了民众特别是老人和弱势群体的医疗难题,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项秉炎曾作过一次“愿人人献出一点爱”的讲话,他说:“宁波慈善总会将为社会上愿意做好事,有能力做好事的人与需要救助的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他将聚沙成塔,汇集个人有限的慈善力量,集中用在最困难的人身上。”他自己身体力行,走在第一线。在他任会长的这些年,宁波市县两级慈善组织共筹集善款达15.11亿元,累计救助支出7.84亿元,受助困难群众达53万人次。仅2007年就为57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成功进行了免费手术治疗。2008年为73名患病的贫困儿童实施免费手术治疗。年逾古稀的他常常跑农村、山区,出现在助医、助学、助困的最基层。好多市民并不清楚他原来的职务,只觉得这位老人和蔼可亲、助人为乐,常送善款或物品给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家庭,于是纷纷称赞他是“好人”,这是宁波民间对别人最朴实也是最高的尊称。“好人项秉炎”成为他在民众中的口碑。全国慈善总会在其对外宣传窗口《慈善》杂志100期,用较长篇幅刊登了记者对项秉炎的专访。称赞宁波慈善工作“令人振奋,对全国慈善事业都会有大激励、大促进”。对项秉炎的工作,作了高度肯定。2008年宁波慈善工作奠基人项秉炎荣获“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光荣称号。

大爱无疆——我眼中的项秉炎-图片5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亲身感受到项秉炎的高尚人品,不由得让我去探视他的人生轨迹。他为什么那么优秀、杰出?那样的与众不同?他的爱心从何而来?有研究表明,人的世界观形成,一般是在初、高中,即青少年阶段。项秉炎从小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心地善良。而中学教育对他影响尤大。他是宁波中学1950届高中学生,这所学校号称“浙东第一校”,是宁波培养人才最多、最突出的学校。近代著名教育家、原宁中校长经亨颐提出的“自律、自立、自强”的校训,和“勤学勤思,求真求实”的学风,已深深印入广大宁中学子的血液中,让他们受益终生。著名教育家朱自清、夏丐尊、丰子恺等在宁中的多年任教和孙中山、蔡元培、马寅初、茅盾等著名人士来宁中的演讲,都大大拓展了宁中学子的视野,因而宁中学子,不仅有磅礴大气的文化烙印,更孕育成超越世俗的生命格调。百余年来,名家云集,英才辈出,这里先后走出童第周、任美锷、严恺、王阳元等12位两院院士,以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屠呦呦(还是项秉炎的同班同学)等,各类杰出人才不胜枚举。光是在政坛作出不凡业绩的省部级干部就有多位。如48届校友,现年93岁的沈祖伦,曾任浙江省省长,任内勤政爱民,对浙江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曾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提出“取消农业税”议案,让流传中国两千余年的“皇粮国税”划上休止符,为亿万农民减了负。晚年他还放弃高干的丰厚待遇,裸捐全部财产,“净身出户”去一家民营养老院与普通民众共度晚年生活,被大家亲切誉为“平民省长”。又如56届校友倪天增,生前任上海市副市长,因关心民生、勤政为民业绩突出,被上海人民誉为“人民公仆”、“风雨市长”,去世后被追评为上海市市政建设特等科技功臣。在他们身上,“自律、自主、自强”得到最好的体现。

如今,50届校友项秉炎以91岁高龄走完他辉煌的人生之路,给母校的学子和宁波市的政坛,又树立起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鞠躬尽瘁、奋斗终生的杰出形象和学习榜样,为母校也为宁波市争了光。难怪这位“好人”一旦离去,广大市民会表现这样普遍的悲痛和惋惜。外贸系统一位中层干部说:“项书记是好人,是好领导,他清廉、忠厚、低调、务实,这样的领导实在太难得了。”原《宁波日报》社社长说:“项秉炎是一位宽容的领导,和蔼的长者,有学问的人,值得我们永远的怀念并奉为楷模。”作为他曾经的秘书、学生和校友,我更是难以抑制自己的悲伤与惜别之情。见证了项秉炎的奋斗历程,也让我加深了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人的寿命能有多长?这是个人无法掌控的。古人说的“生死由命”,早已明示,人的生命长度是恒定的,人类至今尚无力回天。那生命的宽度呢?这就是个变量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自我把控。我想起在中国一位家喻户晓的模范人物说过的一段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年仅22岁的普通一兵雷锋,创造了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精神”。让短暂的人生爆发出耀眼的光辉,便是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今天,项秉炎同样去用他的不懈努力去拓展人生宽度,特别是他退休之后献身公众慈善的所作所为,更让他的有限人生闪射出夺目的光彩。他去世的次日,虽在讣告中已通知“丧事一切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且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在宁波殡仪馆千秋厅,宁波社会各界数百位人士,包括一些平民,仍都络绎不绝纷纷自发前去吊唁,向他敬献花圈,表达敬意。值得一提的是,一位熟悉他的中央领导,还专门派人送来花圈,以表达对他的深切悼念之情。那天早上,我特地书写了一幅四尺整张的书法作品,借用范仲淹先生悼念先贤严子陵的那段话:“(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虔诚地献给我的老领导,以表达怀念之情和崇高敬意。

宁波乡贤,全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曾为他写过一幅书法:“阳光如雨落我心中”,项秉炎生前非常喜欢。今天这八个字已镌刻到他的墓碑上。我想,心中永远充满阳光的项秉炎,一定无悔于他的此生。

大爱无疆——我眼中的项秉炎-图片6

2023年2月于宁波

(作者:胡茂伟,先后就读于原杭州大学中文系,和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原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分局原副局长,桃源书院执行院长,曾担任过两任宁波市委书记专职秘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曾连任两届宁波市书协主席、三届宁波市硬笔书协主席。)

 
画家张华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捐赠作品 人物傳記

画家张华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捐赠作品

2023年3月19日上午,中国知名画家、西泠印社社员张华锋应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裴伯庸关于国际艺术交流与国际艺术教育进行了座谈和交流。 张华锋先生介绍了其画作中西艺...
大师话啤酒 人物傳記

大师话啤酒

【大师访谈】 近日,本社林秀钦女士专访了啤酒大师江治勇先生,本文根据江教授的谈话整理,并得到江大师的亲自斧正校对,非常感谢江大师接受我们的专访!       我们在喝啤酒的时候,有时候会碰到这样的事,...
中国著名武术家邹德发去世 人物傳記

中国著名武术家邹德发去世

(《世界华文媒体》2022年12月21日成都消息)成都体育学院副教授、中国峨眉派武术理论和实践集大成者邹德发因病于2022年12月21日在成都去世,享年85岁。 邹德发1937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