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共出现11次“县域”,主要集中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等具体要求和举措中。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再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县域”一词高频出现,随着乡村振兴进程不断深化,县域视野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县域作为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我国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从空间角度看,农业主要集中在县域,农村主体分布在县域,农民多数生活在县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就要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要紧紧抓住“县域”这个关键点,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纵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共出现11次“县域”,主要集中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等具体要求和举措中。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再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县域”一词高频出现,随着乡村振兴进程不断深化,县域视野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具体来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空间布局,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壮大县域经济,承接适宜产业转移,培育支柱产业。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条件的地区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县城。推动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增加适应进城农民刚性需求的住房供给。”在这字里行间,无不彰显出对从县域着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殷切要求。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近年来,从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基本完成,再到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可以说,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都离不开县域层面的统筹与推动。尽管“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如今,乡村振兴正待全面推开,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县域”关键作用,举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推进。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开好局、起好步来展开。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就一定能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县域,使命所在,关键所在,大有作为所在!(中国县域经济报评论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