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录通讯社消息 生活在车流滚滚的城市,很少有人意识到,大多数公共空间是为汽车而不是为行人设计的。瑞典艺术家Karl Jilg的一幅画,就真实地展示着我们生活的真相:为了避开危险的车辆,行人只能在逼仄的空间小心翼翼地前行。
有没有一处城市空间,能够给行人足够的安全感,在这里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走、小孩自由自在地奔跑?成都正在打造的锦江公园就是这样的地方,它以“慢行”为核心,让两江环抱区域有了让人逗留、消费和生活的空间。不信?来看望平滨水公共空间。
作为锦江公园首个慢行街区示范段,望平滨水公共空间在去年国庆前建成亮相,它告别了车来车往、停车占道,有的只是宽敞整洁的人行步道和留住行人的老记忆、新消费。春节前,片区里以祥和里为代表的内街即将与市民见面,实现整个片区的流动开放。沿着锦江慢慢走,“一坊一街三巷”里有成都的烟火三千年,也有全球的美食聚落。
锦江公园成华段一隅
让路
车退人进,慢慢耍
从新华桥至东风桥长1.4公里,就是望平滨水公共空间。它很好找,出太阳的日子,长长一条街上,咖啡香、茶香和腊梅香久久不散;来网红店打卡的年轻人、来晒太阳的老人、来认识老成都的游客,都在街上享受他们的惬意时光。
难得的自在,是因为这里彻底的“无车化”,不用担心有汽车驶过:在街头,一排石墩子早把车流拦在了片区外。
悠闲地休息
而在片区内,这里又比寻常街道有着更为精细的功能分类:原本的双车道一半改造为自行车道、一半改造为慢行道,街道至河边的区域打造成亲水空间,共同形成宽敞的临街活动区域。
市民在此游玩
不过,之前的望平滨河路可并不是这番模样,人和车抢“地盘”的事情时有发生,住在对街的朱婆婆直接用“乱糟糟”来形容,过去每次来这条街上的老茶铺喝茶,半条街停着汽车,半条街跑着汽车。
2018年11月,望平滨水公共空间正式开始动工改造,按照车退人进的原则,机动车道从望平滨河路后退至望平街、天祥街,还取消了望平街和天祥街沿街路面临时停车区域,拓宽车行空间。
“打造慢行空间时,我们与交通部门一起做了很多次方案,论证交通改造的可行性。”猛追湾街道办主任廖锐介绍,打造慢行空间是一次新的尝试,不能把车一禁了之,需要政府做许多“兜底”的工作。
比如附近都是老旧小区,原本路上停放的汽车多为居民的私家车,为了解决附近居民的停车问题,街道积极协调周边地段积极规划增设停车位、停车场,还将在商场规划立体停车场等新模式。
又比如区域原本为老街坊住的居民楼,人流集聚后居民会有安全性的担忧,街道征求居民意见后,统一出资进行立面改造、灯光提升和安保升级。老居民楼也像小公寓一样精致,居民才开开心心地接受慢行空间。
河边树上的熊猫3D彩绘
更新
没拆一栋楼,租金却翻倍
路宽了,人就自然喜欢走了。而真正吸引人停留的,还有这片空间里植入的猛追故事馆、望平牌坊、一言筑城、成华工业史长廊、“笨”主题广场、美食聚落群等特色场景,以及追光逐梦、时空长廊、望平天幕等景观小品,这些场景多元的滨水风貌让这里焕发出新的魅力。
它们从何而来?光靠街道办的力量就办不到了。成华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临江店铺等重要资源收储,收储临河店铺、重要节点建筑 2.4 万平方米,并运用EPC+O模式,引入万科集团进行专业化的品牌招商和打造。
万科中西部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城市更新事业部总经理李童透露,这些新兴的业态项目都是在区域内有着几十年老历史的建筑上做的“微更新”,拆除片区内老单位的围墙,没拆一栋楼就让老房子有了新活力。
比如望平坊,如今书香四溢、花香满地的几何书店是文艺青年必备打卡地,谁也想不到,它的前身是成华区国税局和纸箱厂;而流行在时尚青年群体中的常租公寓万科泊寓,它的前身是老城拆迁时安置居民的一个老旧小区;还有格调满满的高端民宿途家·欢墅,在里面开“轰趴”的小伙伴注意了,以前的猛追湾派出所就在这里。
市民“打卡”几何书店
“以前是在土地上建城市,现在必须在城市上建城市。”李童说,有历史的城市必然面临中心城区“空心化”的问题,核心区域又不适合大拆大建,那么微更新就成为最优选择。
更新,从政府的整体化打造,逐渐成为商家的主动选择。望平坊附近的四季康成酒店,原本担心施工影响客流,在片区首期亮相后,经营方主动引入“笨”主题酒店,向更潮流更有趣的风格转型。
原本的香香巷因为周边的改造,商铺租金翻了两倍不止,许多店家也开始主动升级业态,还诞生出以成都小吃为特色的香香2巷,和以国际化多元美食为特色的香香3巷。
目前,片区成功引进文化体验和网红餐饮等新业态项目30余个,牵引带动20余家存量商家主动转业态提品质,拉动片区商铺价值整体提升。
街区内的店铺
融合
国际社区里的成都烟火气
望平滨水公共空间,是越夜越迷人的。
别看住在这里的多是老成都,望平坊却是一个国际社区,因为它会“变脸”。白天你看到的店可能是一个甜品咖啡店,到了晚上,它就摇身一变,成了各式主题酒吧,吸引大批外国人涌入。
德国冻酸奶、日本和果子、东南亚料理、美式餐吧……以前望平坊主要服务在地居民,通过有格调的网红店被引入,吸引了一大批原本喜欢逛太古里的年轻人和小资人群。从太古里一路散步过来的兜兜说,她不习惯太古里网红咖啡店里过于嘈杂的人群,来这里,安安静静晒太阳就是她打发周末的方式,何况,这里有味道“很正”的独立咖啡。和闺蜜在甜品店摆拍不停的苏菲干脆说,拍照好看就是这里值得来的意义,“随便拍都好看,是个出片儿的景!”
街区内的店铺
“既吸取太古里的客流人气,又差异化打造,才保留了它的独一无二。”李童介绍,在这里,年轻人群能体验到不亚于太古里店铺的品质和服务,但却更能感受到成都烟火气、市井味的一面。
的确,再潮流再国际,这里都有着最成都的烟火气。
在“猛追湾故事馆”,通过数字技术和3D投影等等高科技手段,市民们可以看到猛追湾长长的故事。三线建设时,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来到成都,让各地习俗和成都本土风俗相融合,生出了猛追湾的别样烟火。
而这些时代的缩影,在故事馆中,每一帧画面都通过模型展现了出来。
梅花剧社
馆中还打造了可以听川剧的“微茶馆”和可以看到旧时光的上世纪“游泳池”,那都是猛追湾的独特记忆。
走出故事馆,路面的玻璃下记着成都的工业记忆,去隔壁楼上的梅花剧社听一出川剧,不用买票,就如上世纪老成都的茶楼一样,买杯茶就能坐下听一下午了。
川剧咿咿呀呀间,时间从未流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