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录通讯社报道:正蓝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是京北最典型的草原牧区和京津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现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绿色畜产品基地和“中国察干伊德文化之乡”。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和西电东送北通道电源支撑点上都发电厂坐落境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正蓝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抓脱贫谋振兴、抓项目强基础、抓保障惠民生、抓改革促发展,全旗上下通过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
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全旗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39.3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2.37亿元,增长58.4%,年均增长4.7%;2021年人均GDP达88587元,是2012年48950元的1.81倍,年均增长6.8%。现代特色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牢牢把握锡盟建设国家级生态高端畜产品之都的有利机遇,主动融入锡林郭勒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大力推动优良畜种品牌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加快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深入贯彻落实“减羊增牛”战略,10年来累计减羊2.93万只,减幅9%,增牛13.13万头,增幅68.8%。2021年牧业年度全旗牲畜存栏63万头只,其中,肉牛存栏31万头,稳居全盟首位,良种肉牛全产业链框架基本形成。稳步实施奶业振兴计划,借助正蓝旗被命名为“中国察干伊德文化”之乡,正蓝旗奶豆腐和奶皮子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优势,大力实施奶源基地、奶制品基础产业建设,传统奶制品产业快速发展。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成功申报“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扎实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旗)推进工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加强上都电厂热源利用,实施供热扩容改造项目建设,热源点和热力管网建设进一步优化。高质量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强力推进清洁 能源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锡盟南部新能源输出基地,建成新能源项目9个,总装机容量55万千瓦;在建6个,年底全部建成投运后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189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容量的33.7%,初步完成从单一火力发电模式向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转型。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太锡铁路蓝旗段开工建设前期要件基本完成,新建民用机场项目列入“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业明显提质增效,“察干伊德”和“察哈尔民族服饰”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蓝旗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非遗支线”的重要节点;元上都遗址景区成功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餐饮、住宿业有序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9.1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3.01亿元,增长42.7%,年均增长3.62%。
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奋力实现宜居宜业。坚决扛起“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重大政治责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扎实推进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治理任务258.35万亩,70.99%的旗域面积划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浑善达克沙地重度受损地区得到有效治理,治理区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不足20%提高到65%以上。持续推进规模化林场建设,累计完成人造林13万亩;造林补贴建设任务16.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5%。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地质环境治理,持续加大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那日图苏木高格斯台嘎查被中国生态协会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上都镇被评为自治区园林县城,实现了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打造美丽正蓝旗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力全面小康建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2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1858户437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飞跃。大力实施各类扶贫项目,累计投入13.19亿元,持续推进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扎实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和户厕改造工作,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健全完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设牧区公路1253公里,103个嘎查村通硬化路。实施水源工程1127处,农网改造升级2416公里,通讯信号覆盖率达85%以上,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2021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2%和10.5%。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大力推进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均衡发展,健全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累计落实各级各类助学资金1.7亿元,惠及脱贫家庭学生4.3万人次;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中小学入学率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6.39%,幼儿园入园率达94%。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和服务能力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蒙医院综合楼、妇幼保健院、锡盟南部胸痛中心建成投用,卫生院、卫生室均达到基本医疗保障工作标准,实现了城乡医疗基础设施、设备技术提档升级。认真落实健康惠民政策,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率均达100%,大病、重病100%得到救治,慢性病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建设养老机构4所。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资金投入力度,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均达9600元/年,分别是2012年的2倍和3.6倍。坚持把稳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从7393人增长至17243人;累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2840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健全完善,累计投入资金8.667亿元,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分步推进16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7942户;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7.5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06%;成功创建第五届自治区文明城市,城乡服务保障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察干伊德”和“察哈尔民族服饰”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体育中心、苏木镇文化站、草原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相继建成使用。持续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步伐,乌兰牧骑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获评“一类乌兰牧骑”“优秀乌兰牧骑”等荣誉称号;创作优秀文艺作品144部,多次获得自治区及以上荣誉奖项,歌曲《我的内蒙古》荣获自治区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党的建设坚强有力。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全面强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成就、典型和经验宣传,推动形成了旗内外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大格局。基层党建全面提质,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民族团结、促基层治理,接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各项工作,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坚持不懈整
治“四风”,充分发挥政治巡察“利剑”作用,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全旗上下干事创业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出新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利民、惠民体现到精神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拓宽领域,获得盟级以上文明单位、村镇、校园、家庭等荣誉称号的地区单位增加61个,累计达109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向纵深拓展,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成功创建自治区第八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模范个人2名,全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个、模范个人8名,创建全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4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正蓝旗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正蓝旗将进一步科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出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聚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进新时代、再谱新华章。( 刘长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