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农业农村部农村
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金文成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晶晶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12月25—26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会议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图片来源/新华社
明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关键之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明年我国粮食安全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
重农抓粮
“三农”工作要稳字当头
中国经济时报:会议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确保2022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您认为,这里面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金文成:这里传递了中央重农抓粮的强烈政策信号,突出了“三农”工作稳字当头的总基调。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极端气候频发的背景下,各地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支持复垦撂荒地,开发冬闲田,强化政策资金投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了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实现连续两年增长,总产量连续七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但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首先,在疫情持续蔓延、极端气候扰动和经济通胀预期传导的叠加影响下,全球粮食安全不稳定因素骤增。今年美国、加拿大等主产国小麦大幅减产,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加剧,一些国家再次捂紧“粮袋子”,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其次,随着“三孩”政策放开、人口峰值延迟、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我国的粮食需求在数量上仍有增长空间,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仍将持续。最后,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威胁不容忽视。“拉尼娜”现象连续两年出现,2021年将成为“双拉尼娜”年,今冬明春阶段性极端强降温、局部地区冬春连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机率大,农业自然灾害防范形势严峻复杂。
基于此,农业始终是保民生、保吃饭的基础产业,保证我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统筹发展
筑牢粮食安全协同保障基石
中国经济时报:此次会议对粮食安全提出耕地保护、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等一系列保障举措。您认为,如何统筹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竞争力,筑牢粮食安全协同保障基石?
金文成:一是要稳步提升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是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一方面,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有效确保粮食产能。另一方面,要推进以种业创新为代表的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稳产、优质专用、绿色生态、适宜机械化、轻简化的新品种,加快培育高产优质玉米、大豆品种,使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有底气、有实力。
二是要增强粮食产业竞争力。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以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为抓手,拉长粮食产业经济链条,坚持“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打造优质粮食品牌,增加优质粮食品牌价值,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实现粮食安全、区域发展、农民增收协同共进。
三是要完善粮食储备流通体系。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粮食储备制度,逐步健全中央储备、地方储备协同配合的政府储备体系。加快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物流流通效率。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粮食流通渠道建设,形成从主产区到主销区的物流大动脉,确保粮食储备调得出、运得进。
四是要提升我国在全球粮食供应链中的战略主动权。增强对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粮食影响的预判能力,建立粮食安全应急管理体系,防范全球农产品供给变化对我国的冲击。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粮食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农业合作,建立稳定、可靠的全球粮食供应链,把握国外市场主动权,从供给侧进口端把粮食安全的“饭碗”端得更稳。
五是要积极推进节粮减损。深入贯彻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聚焦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节约高效、绿色低碳、科学健康的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模式,努力形成全社会自觉履行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反对铺张浪费的长效机制。
四方面着力
做好2022年粮食安全工作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2022年我国粮食安全工作重点有哪些?
金文成:一是保面积、保产量。稳定粮食面积,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确保2022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要坚持一个品种一个品种、一个季节一个季节、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抓,把种植面积和产量计划扎扎实实地落实下去。突出抓好今冬明春小麦生产,推动晚播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狠抓防灾减灾和机收减损,坚决打赢保夏粮保全年粮食丰收这场硬仗。
二是保耕地、保产能。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促进良机良田良法良种协同匹配,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三是保成本、增收益。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扶持政策体系,让农民种粮不吃亏。进一步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稳定种粮农民收益。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开展生产托管、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多种服务,推动节本增效,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
四是压责任、增意识。发展粮食生产既要讲市场、讲效益,也要讲责任、讲义务。要压实地方党政责任,提升重农抓粮意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细化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考核指标,汇聚起重农抓粮的强大合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