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形势慢慢好转,国内旅游市场也在慢慢复苏。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国人对于旅游的热情似乎得到了空前的释放。
很多人注意到五一全国旅游GDP排行榜上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江西省以153.83亿的总额在全国排到了第一名。
△江西在五一出游GDP居首位/微博截图
没想到这个常被认为是毫无存在感的小透明省份,终于C位出道了。
很多江西网友都激动跟帖:咱江西终于出息了一回!大有一种咸鱼翻身,扬眉吐气的喜悦。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不是因为疫情影响,江西才能靠乡村游出位吗?
但在老艺术家看来,江西在这次长假交出的成绩单也是在预料之中的,近三年来五一出游的GDP排行榜里,江西一直稳居前三名。
△这个季节在江西能看到的美景/图虫创意
我反倒奇怪的是,江西不是早该火了吗?
虽然谈不上什么网红省份,但她就像养在深闺无人知的武林高手,一旦出手,就没主角剧本什么事儿了。
全国最没存在感的省份
为什么是江西?
如何跟江西人开启一段话题?
当你提到没存在感的省份,江西人会一股苦水倾泻而出,跟你说:没错,我们就是网上常说的“阿卡林省人”。
△网上自嘲阿卡林省的江西人很多/微博截图
当你问到他来自江西哪里,你说只知道井冈山。
你问如果去南昌,他会带你去哪玩时,你们俩的话题就会以一个非常坦然和诡异的回答结束——“我会带你去别的城市。”
△江西省会南昌/图虫创意
「江西人为什么没有存在感?」这个话题在知乎上虽然不常见了,但经久不衰的,越炒越香。
“没存在感”似乎已经成为江西最有特点的特点,你似乎很难给江西来个画像:说吃辣,话题度不如四川湖南,嗜甜比不上江浙,尝鲜吃得野又不及两广。
聊江西粉你也扯不出跟湖南粉广西粉的区别;说到三杯鸡,不少人以为这不是台湾传统小吃吗?江西人听了都想哭泣。
△三杯鸡,祖籍江西,后流传于台湾
好不容易凭借着瓦罐汤与沙县小吃、兰州拉面齐头并进,却总被认作是广东老火炖汤的衍生品。
好了不如来聊聊江西话?但江西人会很认真又一次终结话题:抱歉,我们这儿没有江西话。
△江西方言太复杂了/知乎截图
江西的存在感低,跟它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联。处在中国东南部的江西,三面环山,封闭的地形对江西在近代的衰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江西三面环山/图虫创意
宋元时期海上贸易水路交通的繁荣,江西凭借着丰富的鄱阳湖脉络打通水上贸易。
直到近代鸦片战争前后,沿海通商口岸的关闭,以及之后京广铁路等等修建,进一步削弱了江西跟外界环境的紧密联结。
江西的铁路开发是硬伤,很多人都把上海和广州为什么两座城市到现在都没有直达高铁线路的原因,归结于江西的地形开发难度。
△赣深铁路酒预计明年通车,很多人都说等了太久了/微博截图
正因为处在中国内陆腹地中部,当周边省份早就四通八达联络时,你很难想象直到2014年江西才打破“高铁洼地”的黑名。在那之前,江西是周边六省唯一一个没有高铁出省通道的省份。
他们早已经自嘲住在大型的城中村里,“环江西高铁建设带”“环江西经济新区”这种尴尬的外号他们早就见怪不怪了。
天然就与外界隔于一隅的江西地形,不仅让江西在经济发展上面临制约,也将内部分割得都不像是一个省。
△江西内部各地地域差异很大/图虫创意
在江西有“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的说法,不仅江西方言复杂多样,各地的风土人情都有明显的差异。
再加上历史上多次战乱,人口迁徙和南北融合,让江西像是一个大杂烩世家,文化的“多元”让江西在地域文化上丢了独有的标签。
尴尬的是,湖南湖北不也是中部地区,长沙和武汉这两个省会就能独当一面,江西省会南昌的影响力,似乎有些担不起老大的身份。
△江西第一人口城市赣州/图虫创意
江西第一人口城市是赣州,偏偏赣州是山地最密集的地带,不适宜发展工业经济。
最适宜的平原地带在北部,其中最有名的数九江和景德镇,但不说你还不觉得他们是属江西的城市。
江西的旅游实力
还是被大大低估了
单单论经济,似乎对江西来说不大公平,江西的存在感,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要知道王勃那句流传千古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就是专门为描述江西而生的。
老艺术家曾经说过贵州,贵州的山在于骨架清奇的鬼气和贵气,但江西的山则不同,最具仙风道骨之气。
△江西庐山云海/图虫创意
江西是我认为藏得最深,最富有古老想象力的地方。
3500多位文人墨客来到江西庐山,留下16000多首关于庐山的诗词感慨它的变幻多面,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样也是对江西的注脚。
很多人到了江西才知道,原来江西就是语文课本旅游胜地收割机:
“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滕王阁、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庐山、井冈山以及部分武夷山都在江西,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和千年瓷都景德镇更是名垂千古的景点。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图虫创意
△滕王阁在南昌/图虫创意
江西的山峰大多自带一种禅道仙气。
上饶的三清山、樟树的阁皂山、南城的麻姑山和铅山的葛仙山等等都是道教禅修的理想圣地。
△江西上饶三清山/图虫创意
论险峻,三清山、女神峰和巨蟒出山构成三大绝景。
阳刚和阴柔并济的传说添了几分神秘,陈运和的诗里曾留下这么一句想象:“一条巨蟒出山正扑向稀世奇景,却被女神用长藤勒成难以动弹的石形”。
△女神峰/图虫创意
论诡异之气,江西龙虎山得有姓名。
龙虎山上拥有最古老最奇特的想象——悬棺峭壁。可以窥探到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墓葬形式——崖墓葬。
你很难想象一个海拔1300多米的山峰,古人如何将死去的人葬在山腰的洞穴上,这是至今连考古专家都解答不了的千古谜题。
△航拍中国那期江西特辑,最惊险的就是龙虎山复原古人悬棺的表演
除了绿水青山的仙气,江西也有粉墙黛瓦的秀气。
很多人不知道,江西是江南的鱼米之乡,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
△江西婺源春景/图虫创意
中国最美的古村落,古徽州的婺源就坐落于此,婺源被称为“油菜花胜地”,临水而建的徽派建筑连成一片。
一到9月,古村落篁岭村村民就在山腰上的村落阳台上晒粮食,当地人还有个极其诗意的叫法——晒秋。
△江西篁岭村晒秋/作者供图
置身江西古村落,会懂“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意境。
绿树数遍绕,青山郭外斜,白墙青瓦间点点鹅黄和翠绿淡浓相宜,格外隐逸,远看像极了中国水墨画里的景象。
△江西富有中国水墨画意境/图虫创意
江西古村落建筑也是一种如山的“深”,深远的古意不为人知。
不仅是伫立的马头墙,更独有天井建筑,还有客家人独有的围屋梯田,每一层层都是古意的延展。
△江西龙南围屋关西围/图虫创意
你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人为的圈地保守,但更多人好奇的是,高墙瓦砖的背后,究竟藏着一种什么样庭院深深的古老秘密。
江西老表靠什么拿到主角剧本?
正因为这般养在深闺、自安一隅的环境,以及儒释道三教影响下的复杂地域文化熏陶,提到江西人,我们似乎在脑海里勾勒不出他们的印象:
既温和又固执,既慧黯又保守,既进取又低调中庸的矛盾。
更多时候,江西就像一个武林江湖里扫地僧般的存在,面无表情习惯大隐隐于市,不事张扬。一旦有了动静,那就是气定山河的做派。
△江西景德镇工艺名扬四海/图虫创意
好比吃辣来说,虽然前有川菜和湘菜红遍大江南北。但江湖上从来不缺江西人嗜辣的传说。你试试点赣菜,是让你笑着点餐,哭着买单的。
△江西萍乡米糠肠,赣菜的辣都很彻底/图虫创意
毕竟,这是一个连蒸蛋和白粥都要在碗里铺一层朝天椒,能将辣椒泥和糯米做成辣椒饼的地方。这种辣纯粹彻底,就像滔滔江水滚滚袭来,辣到你刻骨铭心。
江西不仅把语文课本上的旅游景点承包了,还包揽了历史上灿若星斗的传统文化名人:陶渊明、王安石、欧阳修、黄庭坚、文天祥、汤显祖……
一看就是江西人文气、才气盛,当然江西人被认为有仙风禅气之外,也有不少迂腐气。
江西人总被唤作“老表”,因为历史上江西的风水先生自成一派,坐上祖师爷的交椅,他们推论出这样一个结果——“江西没有天子地”,即他们老早就自省江西人缺乏王者之气,甘心屈从于老表。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眼界狭窄毫无野心,相反“老表”之称,倒不失为一种气数。
△江西瑶里古镇/图虫创意
看看当今有谁还知道先贤陶渊明当世的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不?
当下的后辈,有谁不向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之意?
△江西人独有隐居哲学/图虫创意
江西老表善于"守弱守拙",这种处世之道最大的好处,就是内敛含蓄,杨柳青风,左右缝源,同时缺点也很明显,他们太默默无闻,平平无奇缺了点个性。
被全世界遗忘的感觉,江西人其实老早就习惯了。
但每回提到江西,江西人都暗暗自豪。这次五一出游GDP上榜首,当中不乏本地人的贡献。
△江西的古村落/图虫创意
看到不少的江西人发话了——“对外出旅游一直兴趣不大,因为本省的看多了,觉得很平常。对外面那些吹爆的山山水水景点,内心总想问:就这?就这??”
当其他省份都在吹爆本地网红景点多火,江西更多是默默地淹没在模糊的印象,连江西人也不为人所知,也不为人所识,只是在那片青山绿水中自得其乐,自有陶渊明流传下来的“归隐”生活哲学。
靠什么拿主角剧本?江西人会反过来问你,我为什么要拿主角剧本?
你说江西人安于现状,保守自满自足,某种程度上这也不失为一种恋旧的浪漫。
△江西庐山西海的浪漫/图虫创意
在江西古村落藏着太多古人奇异的民俗了,比如正月里在傩神庙里“一面鼓一面锣,爆竹一响就跳傩” 的南丰傩舞,还有景德镇瓷俗、鄱阳湖渔俗、婺源茶俗、客家采茶戏等等……
△江西婺源县秋口镇长径村艺人上演傩舞/图虫创意
其中最让老艺术家触动的是当地关于“樟木箱”的传说——
老一辈的大户人家但凡喜添千金,就会在卧室厢房外种上一棵香樟树,待女儿成年出嫁,采其香木制作樟木箱作为嫁妆陪嫁,一代代流传让樟木箱成了女儿箱的象征。
这些传统的独特民俗,是古人留下与天地自然对话的想象力。
△江西春景上饶市婺源县严田古樟村,有一棵树龄达1600余年/图虫创意
大概恋旧如江西人,才能在这样越来越功利的社会中留存一口浓到呛鼻的人情味,勾得起我们对于精神乌托邦的向往,让前进又折回家乡的轨迹,不断重复上演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