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办副主任:县委书记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

中国记录新闻网 樂活中國评论37,3821字数 5384阅读17分56秒阅读模式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在《党建》杂志2020年第10期发表文章《扎实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

文章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着重城轻乡的偏向,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城市发展一马当先,乡村发展被甩在了后面。要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同政绩考核联系到一起,层层落实责任。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建立健全“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把优秀干部配备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农村一线,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要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引导和支持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要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土地出让收入更多用于支持乡村建设,地方政府债券更大力度用于农业农村,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尽快扭转农业农村投资下滑势头,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

文章强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要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把乡村振兴真正变成“一把手工程”,细化完善实施细则,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县级是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要发挥好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

扎实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韩俊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振兴乡村、怎样振兴乡村和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等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坚持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对于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277亿斤,实现历史性的“十六连丰”,连续五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472公斤的粮食占有量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线,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自给率达到100%,现有库存超过一年的正常消费量,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但也要看到,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牢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形势复杂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保障粮食供求平衡的挑战依旧很大。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要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健全粮食安全制度体系,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端牢中华民族的“铁饭碗”。

二、坚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要坚持乡村振兴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推进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工作,推动“三农”全面协调发展。

产业兴旺是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发展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仍存在产业门类不宽、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推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乡村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就业机会更多地留在农村,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地分享给农民。

生态宜居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实现生态宜居的过程,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过程,就是人与自然在乡村和谐共生的过程。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要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立足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优势,推动乡村自然资源加快增值,保护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不断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乡风文明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要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大力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下大力气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治理有效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乡村治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治理成本不断增加、治理难度不断加大。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既用好用活现代治理资源和治理方式,也充分发挥传统德治要素在维系乡村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生活富裕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降到2.64∶1。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农民增收形势较为严峻。要加快构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长效机制,通过繁荣乡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要针对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环境脏乱差等农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重点放在农村,全面改善农村面貌,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深化农村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解放思想、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提高农村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农村内在活力。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在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基础上,用好确权登记成果,稳步开展二轮承包到期后延包试点。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的度和节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配套制度,稳妥慎重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试点基础上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是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现实。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把合作社办得更加红火,加快把符合条件的规模农业经营户纳入家庭农场范围。提升小农户经营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的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有序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巩固清产核资成果,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强化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经验,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路径。通过改革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加快形成有效维护集体成员权益的治理机制。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统筹兼顾适应世贸组织规则、保障国内产业发展和保护农民合理利益,按照增加总量、优化结构、创新方式、提高效能原则,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进一步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切实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建立健全化解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农业保险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住农村改革的底线,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要把稳方向,在事关农村重大制度安排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大跃进”,必须以民为本、尊重意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法依规、稳妥慎重,把握好各项工作的时度效,扎扎实实为民办事、为民造福。

四、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健全党管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抓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汇聚全党全社会力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是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着重城轻乡的偏向,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城市发展一马当先,乡村发展被甩在了后面。要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同政绩考核联系到一起,层层落实责任。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建立健全“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把优秀干部配备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农村一线,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要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引导和支持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要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土地出让收入更多用于支持乡村建设,地方政府债券更大力度用于农业农村,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尽快扭转农业农村投资下滑势头,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要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要完善顶层设计,瞄准关键性的改革事项,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制机制,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细化实化为可落实、能落地的政策举措。

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要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把乡村振兴真正变成“一把手工程”,细化完善实施细则,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县级是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要发挥好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

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动员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的领导作用,把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新时代农村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尊重农民主体作用,分类指导、循序渐进,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紫气东来龙吟春 洪斌向您拜年啦 樂活中國

紫气东来龙吟春 洪斌向您拜年啦

春风化雨九州花满地,爆竹飘香万户喜盈门。 一生之中总有一些朋友难忘记,一年之中总有一些节日最珍惜,一年四季,虽有时时想起您,但只会在今天轻轻说声:春节快乐! 朋友,我们要懂——景色再美,有好心情才能赏...
高手在民间:蓬江民间文艺放异彩 樂活中國

高手在民间:蓬江民间文艺放异彩

(江门市侨媒中心讯)高手在民间,高手在蓬江。今年5月28日下午,由江门市蓬江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2023年度蓬江民协会员大会隆重召开,蓬江区近百名民间文艺家济济一堂共商盛事,共同庆祝这个属于“民间高...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