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录通讯社(记者 王玉伦)贵州省贵阳消息:记者从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 主办,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协办,礼制衣承——布依族服饰展。于 2021年11月23日10:00 在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非遗工坊开幕。
布依族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在布依族分布地区的飞虎山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纺轮,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布依族地区就出现了纺织技术。布依族古文献典籍《摩经》,汉文献《史记》《汉书》《唐书》以及布依族地区的地方志,都有诸多有关布依族先民服饰文化的记载。这些记载,涉及纺织印染工具、纺织印染原料、服饰特征等方面,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布依族服饰文化历史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
布依族服饰以女装最具特色。总体上可分为裙装和裤装。裙装是比较古老的服饰款型。大约从清中叶开始,陆续发生易裙为裤的变化。截至20世纪70年代,除贵州西部部分地区仍保留裙装、其他地区只在特殊仪式上着裙装。易裙为裤后,各地服饰大同小异,形成了若干类型。布依族服饰包括种植、纺织、染色、绣花、裁剪、缝制等繁复的工序和过程,凝结了布依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布依族是稻作民族,多依山傍水而居。由于受到自然环境长期的影响,布依族传统服饰既丰富多样,又在总体表现出素净、淡雅的审美取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014年11月11日,《布依族服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被公布为项目保护单位。《布依族服饰》项目由黔西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六盘水、贵阳市5市(州)联合申报,包含布依族土布制作技艺、扎染技艺;布依族纸染绣花制作技艺、布依族服饰、布依族刺绣、布依族织锦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兴义市、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惠水县、罗甸县、西秀区、关岭县、水城县、花溪区、乌当区十一个县(市区)。
我们通过开展传承现状调研、文化交流与传播、实物征集、研究讨论等方式,了解项目实际情况,探寻保护工作的实践路径。本次布依族服饰展览便是保护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部分展品
分布区域:普安县年 代:清代土 语 区:第三土语区
本服饰由对襟上衣、长裙、头帕等组成。上衣面料为棉织土布,前开襟,无纽扣,两侧开衩。领部及前襟用刺绣装饰,针法为布贴加钉线绣,边缘缝黄色丝绸。领部、前襟、袖口、前后摆的刺绣纹样均为花卉、几何纹。裙中间用一道刺绣横纹装饰。该服装属于清代遗物,服装衣领上的刺绣纹样以变形云头、鸟头、花卉为主,衣摆上以十字、四方、五位、八方、九宫的几何纹为主,这是中国古代宇宙观的形象再现,说明布依族的服饰中,保留着众多的中国古代文化及艺术符号。
分布区域:水城区、六枝特区等
年 代:当代
图 语 区:第三土语区
本服饰由对襟上衣、百褶裙、围腰、头帕等组成。此套是女子嫁到夫家过门时穿的礼服,上衣五件为一套,最外层为丝绸上衣,衣领以红、黄、绿三色刺绣而成,中间部分则以黄色丝线缠绕马尾钉成连枝图案作装饰,黄条子寓意是稻花图案,红、黄、绿三种颜色象征着肥沃田地与丰收。下身着百褶裙,裙外后侧连接处佩戴小裙。衣裙外着刺绣挂脖围腰,后侧饰以成对刺绣飘带。此时的换装还体现在头饰上,要换下少女头饰,同时盘上象征已婚的头帕。
分布区域:紫云县、望谟县等年 代:当代土 语 区:第二土语区
本服饰由右衽上衣、坎肩、围腰、百褶裙、头饰等组成。红色上衣和黑色坎肩叠穿,后摆以绦子压边和打籽绣制作,以缠枝花草为装饰,衣角装饰蝴蝶纹。围腰为贴布绣工艺,以缠枝花和蝴蝶云纹做主题装饰。穿着时配以黑色百褶长裙,头饰为点染包帕和对鸟纹织锦头帕,耳饰纯银灯笼耳环。红色上衣有明显的明代服饰遗风,因紫云地区布依族为明代土官,古代的朱砂红上衣为官方封赏,后逐渐融入布依族的审美和工艺,形成布依族独有的服饰类型。现在这款服饰为办斋、祭祀等特殊场合穿着。
展览线路:
240路、754路、46路在多彩贵州文创园站下车。258路、254路在吉源驾校站下车,229路、262路、花溪9路在龙洞堡客站下车,沿公路步行500米左转即到。
地铁2号线在云盘站下车,从B2出口沿公路步行300米即到。
开闭馆时间:2021年11月23日至12月23日 9:00-16:3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