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献策:如何运用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帮扶之树

中国记录新闻网 新聞中心评论602字数 5761阅读19分12秒阅读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如何运用好金融工具,引入金融活水,不仅能有力推动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流向农村,有效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而且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帮扶,解决脱贫户的返贫和实现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的“广东省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的号令。

(中国记录通讯社广州讯 邓泗洲)近日,广东省金创乡村振兴智库基地、广东省金融创新研究会牵头联合33家高校、社团、企业和研究机构,组建成立了广东省金创乡村振兴智库帮扶联盟。在成立仪式结束后,与会代表就“如何运用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帮扶之树”这一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思想火化碰撞。下面摘选部分乡村振兴帮扶联盟单位代表的智库献计献策。

智库献策:如何运用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帮扶之树-图片1

广东省金创乡村振兴智库基地主任、广东省金融创新研究会会长何五星结合当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现实状况,就如何让“金融活水”涌流乡村振兴沃野,金融业应该如何去做,提出了六点政策建议。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搭建金融服务金桥。各级金融系统的党组织,要紧紧围绕防范脱贫返贫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用“党建+金融”这一关键招,凝聚起地方党委、政府、农村金融三方合力,实施“党建+金融”战略。农业农村的金融基层党组织,要与村民委员会签订“党建+金融”共建协议,制定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目标任务,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党建与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建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试点,建议农村县级银行选配1名支行班子成员到村委担任村支书金融助理,就开展乡村金融服务工作进行密切协同。建议建立“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在试点村建立金融支持台账,详细记载党建共建、信用创建、评级授信、信贷投放等服务举措落实情况。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同时还将“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年干部年度业绩考核,通过开展监督评价、强化责任意识等,搭建支持乡村振兴的金桥。    二是创新担保模式,助解农业主体贷款难题。重点是要不断加大金融产品、服务模式的创新力度,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如创新“政银担”合作模式,引入政策性担保公司,解融资难问题;创新“产权抵押”贷款模式,扩大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规模……将不断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为乡村发展引入“金融活水”。

三是开展信用工程,实施信用村和等级划分。把大力开展农村信用工程、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破解农民贷款难的突破口,继续深入开展“整村授信”、逐村核贷工作。在摸实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村核定一村、达标一户评定一户”的原则,将信用基础好、“两委”班子强、村民人均收入高的村,评为信用村。当信用村村民贷款时,给予优先支持和倾斜。将发展有愿望、致富有头脑、勤劳守信用的农户,评为信用农户,授予等级高的信用额度。

四是搭建服务平台,力促银企融资“无缝对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仅要提高服务的广度、深度和密度,如何让服务更有温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搭建服务平台,不仅可以解决涉农企业和农户的金融需求,还有利于沟通信息、加强合作。作为金融部门要通过政、银、企多方联动,搭建多种服务平台,探索和改进农村银企融资对接形式,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促成银企融资需求信息的‘无缝对接’。要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开展金融知识、项目服务等全方位的对接服务,并组织金融服务进社区、银行行长镇街行等系列活动。

五是发展普惠金融,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是有效增加乡村振兴金融供给,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途径。要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普惠金融有机结合起来,瞄准农村贫困地区的关键点,实施金融精准发力。同时,基层农商银行要立足当地经济实际,充分发挥支农支小主力军作用,对所在乡镇和社区的地理和人文特点进行精准划分客户,并针对不同地区的客户进行“区域化宣传”,用客户感兴趣的方式实现了“全覆盖营销”。如山西省山阴县农商银行的“三个三”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1)在推进“整村授信”和“乡村振兴”中,该行坚持走访调查建台账,做好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对接”。(2)要金融产品精准营销中,做好保障产品、保障实惠、保障服务“三保障”。(3)在“三农”持续造血中,做好包片领导、包片部室、纪检监察“三督导”的考核机制。

六是加快推进农村大数据建设,探索建立农村金融大数据建设,加强与税务、财政和保险部门合作,通过对缴纳税费、国家补贴信息的共享以及补贴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评级管理,对农户、龙头企业及外出务工人员建立智慧建档及信息采集。同时,要发挥“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一卡通”等电子产品优势,联合各类支付服务机构入村服务,积极引导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全面向乡村延伸,推动支付结算服务从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生产、农村生态有效延伸,推动新兴支付方式普及应用,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万俊毅教授对普惠金融中的涉农资金,进行了深度探讨和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他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乡村建设投入的资金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而农业农村发展具有正外部性和公共产品属性,乡村振兴需要有为政府充分发挥治理经济社会的能力,引导有效市场运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重视城乡融合发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各级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探索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成效明显,现已实行从预算环节整合方式,资金打包下拨到县,实现资金“大类间打通”和“跨类别使用”,建立“大专项+考核事项清单+绩效目标”配置涉农资金的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涉及的事多面广,对各级特别是县级政府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县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还处于积累经验阶段,需要加快提高涉农资金统筹能力、快速提升使用能力。

涉农资金要发挥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补短板、强弱项功能,重点投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完善等领域;兼顾短期绩效和长期目标,聚焦财政资金的引导与“撬动”功效,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建设。

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本质上是发展任务的整合,要统筹谋划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做好发展规划,坚持质量导向,加快形成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

上级政府要稳定直达县级的涉农资金逐年增加预期。县级政府要把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列入常务会议议程,尽早启动项目库入库项目的申报工作,遴选非考核任务清单的高质量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入库,完善项目库管理系统,优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审慎推进清远等地试点的涉农普惠资金整合,增强相关制度的一致性,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长效机制。

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李细枚博士,她针对当前“如何运用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帮扶之树”现状,从宏观思路上提出了六条方略:一是整合各类企业融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对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中小企业贷款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降低融资成本,消除业务壁垒。三是以市场化手段解决知识产权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难。四是以金融科技手段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缓解农村乡村振兴企业融资慢。五是加快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体系建立。六是创新农村中小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和风险控制系统。

在微观对策上,她着重强调两点:一是整合各类企业融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1)整合政府各级各类平台,建立全省统一中小微企业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中小融平台和”数字广东”平台,推动有关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在政府部门互联互通。(2)以市场化手段整合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信息服务平台。(3)加快数据平台立法,积极推动信息数据的共享。(4)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政府、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融资平台互联互通。(5)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技术创新平台投融资服务。

二是构建农企价值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促进成果转化,缓解融资压力。(1)采用企业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农企价值评估指标。(2)构建贷前、贷中、贷后风险管理体系。(3)建立知识产权定价和交易平台,促进科技型中小农企成果转化和缓解融资压力。

智库献策:如何运用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帮扶之树-图片2

广州市华南苋草科技应用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市场经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关海涛,他根据自己在对广东、湖南、河南、四川等地一些乡村调研后的观察思考和切身体会,就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乡村振兴项目谈了自己的见解:一是乡村振兴项目要因地制宜,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必须要因地制宜,一乡一策、一地一策,不能照搬别地的方案、模式和步骤。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区域优势,最大程度的实施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或养殖、农产品加工、采用订单农业或“农户+基地+深加工+绿色通道运输+电子商务销售”的方式,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在开展相关工作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人员培训、项目的技术培训、管理培训,以减少项目的有关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成果。二是乡村振兴项目要循序渐进,不断改进和深化巩固,要避免思想冒进、行为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在具体的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有搞一刀切、大而全、面子工程和形式主义的内容,要注重社会效益和项目的经济效益。要追求开展一个项目,成功一个项目,提高乡村振兴工作的吸引力和辐射作用。

广州中洲农会法务总监、副总王小文,就提升普惠金融创新能力,服务乡村振兴新格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新时代农村普惠金融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把普惠金融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引领作用,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在新发展格局下,要让科技创新赋能普惠金融,推进乡村振兴,要积极探索“银担”“银政”“银保”合作模式,建立健全普惠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推动信贷与担保形成合力,完善地方风险补偿机制,努力营造良性、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他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和必要保障,要紧紧抓住“普惠”这个根本,以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大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不断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方针,聚焦方向和重点。推动政府完善产权制度,保证产权交易通畅,使农户和农村地区企业所拥有的土地和房屋等财产可以有效转化为金融机构所接受的抵押品,着力推进县域“两权”抵押和林权抵押贷款开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源的杠杆拉动作用。通过政府增加财政贴息资金、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形式,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在风险可控范围内的前提下推动担保公司启动;利用金融杠杆效应,促进银行与政府合作频率,为乡村撬动更多的银行资金投入,同时利用保险等专业金融工具,为乡村经济发展“护航”,推动“政+银+保”合作模式,一定程度上转移和化解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政银保协同打造合作共赢的普惠金融生态圈。

他指出,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传统金融机构普惠动力不足,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向“互联网+”方向加快转型,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贸易港建设契机,金融机构积极运用自身科技、网络、人才等优势,推动科技金融与传统金融产品的融合,深入探索金融科技运用,设计操作简单、交易便捷的数字金融产品服务,实现金融产品数字化、消费网络化、交易信息化,精准对接“三农”需求,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增强农村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同时可以考虑把更多融资担保集团把论坛开到企业,把专家请到现场,让学术更接地气,让科技成果转化率更高,可以充分发挥省内知名大学优势,解决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匮乏的瓶颈,围绕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道路上遇到的困难,设立议题,开展校企合作,为加快建设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最后他强调,农村经济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银行机构不能完全按照城市金融服务的发展道路走下去。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从体制机制创新的角度对“三农”投入力度予以保障。当然,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归成立广东省乡村振兴帮扶联盟成立大会靠拢,这就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在帮扶联盟成立后精确分工、明确职责、发挥优势、集中办事,可参考各种地方商会的模式设立并运行,真正集合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乡村产业链群,充分利用普惠金融创新政策,真正实现金融惠普农村、农业、农民,助力服务乡村振兴新格局。

具有20多年金融风控工作经历,专注供应链金融领域研究北京握手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理事副会长吴惠灵认为,开展乡村振兴与金融服务,做好广东乡村振兴联盟工作和开展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是一个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过程。首先要从战略化,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维度做好统筹,在组织与实施上,要先做好深度思考,逆向思维,务实创新。逆向思维,务实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变思维。以全新的思维去研究今天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人民的需求己逐步提高,在保障温饱问题基础上,追求健康,高效,美化,高科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绿色农业与文旅价值的互惠共赢。主要是抓特色,抓规模,抓流量,抓价值,构建市场竞争优势,才有真正的生命力。二是逆向思维。所有的项目建设与投入首先是要评估风险问题,改变传统商品思维,从现金流逆向思维做好商业模型推导。将政府的引导补贴政策与市场效益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健康知识理念为文化先导,做好用户培育与筛选,以康养体验为入口,做好订单农业,建立定向销售渠道,发展科普文旅与亲子观光相结合的城乡互动产业链。三、融合思维。互联网科技时代,最大的价值是全面融合。以建立生产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专业委员会,以项目为导向,做好项目评估方案,对科技,金融,法律,运营提出运营决策咨询报告。配置市场化专业人才,充分运用好所有权,经营权的股权激励,对各种物资采取租赁,物权,使用权,收益权的融合。引进风险救济补偿机制化解风险。充分发挥资本定价偏好,建立项目风险评估与资本基金等不同持牌金融机构对接。建立风险控制前提下,依法合规推动实业与普惠的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据邓泗洲)

智库献策:如何运用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帮扶之树-图片3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