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录通讯社(记者 王玉伦 通讯员 陈世海)贵州消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金沙县高坪镇金桥村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抓实六方面工作,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不断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抓实组织强功能,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镇党委按照“建好一个党组织、振兴一个好产业、致富一方老百姓”的思路,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以“为人正、办事公、理财清、思路准、成效好”为基准,细化村干部队伍准入资格条件,组织村干部参与任职资格认证考试。二是队伍结构“优”字当先。在村“两委”换届工作中,综合考量候选人的年龄、学历、经历等因素,通过控制年龄大、学历低人选比例,充分吸纳年轻有活力、学历层次高的人才,金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率先在全镇实行“一肩挑”,全村现有驻村干部及村干部9人,大专以上学历6人,平均年龄35.8岁,有效促进村干部队伍结构优、素质高、活力强。
抓实产业拓增收,开好乡村振兴“致富渠”。在产业振兴中强化三个要素,即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突出两个重点,即提质增效;实现两个目标,即增收致富,使农产品有规模,技术含量高,销售有市场,有效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金桥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在持续稳定发展有机水稻600亩、魔芋300亩、高粱500亩、猕猴桃200亩、南瓜200亩、养殖业(牛)等产业带动群众务工5000人次以上。
二是村内引进大运煤矿有限公司、老虎石煤矿、金盛达运输公司、宏利运输公司等实体带动村民就业务工,全年经济产值可达3.8亿元以上,解决本村群众长期就业500人以上,创本村务工年总收入1千万元以上。
三是围绕农村产业发展“三产”把旅游、娱乐、餐饮等巩固发展起来,增加南瓜、辣椒、果蔬等农产品就地消化渠道,形成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抓实环境强生态,建好乡村振兴“宜居地”。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高坪镇金桥村位于高坪镇东面,距离镇政府2公里,全村共7个村民组,705户2094人,贫困户22户49人,党员53名,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中:有效耕地面积2500亩。
主导产业为南瓜、魔芋、水稻、经果林、高粱等。群众经济收入主要以传统种、养殖业和务工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院坝会、大喇叭、微信群等多种方式,组建乡村振兴志愿队,宣传相关政策,细化各户任务,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房前屋后整治、村庄绿化、卫生厕所改造和道路硬化的人居环境整治“四项举措”。以整村推进为主导模式,实现道路全面硬化,实施卫生厕所改造31户、修缮公共厕所2个、垃圾池3个、新建花池1个、种植道路绿化树100余株,安装太阳能路灯130盏,投放垃圾桶、果皮箱100余个。
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成果,全村绿化率达70%,重点打造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初步建成依山傍水、设施完善、村容整洁的宜居环境,金桥村2020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庄。
抓实乡风促文明,凝聚乡村振兴“精气神”。 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 结合全村实际,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开展乡风文明专项治理,紧盯制约乡风文明的重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忤逆不孝、非法信访、 高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农村党员参与封建迷信和信教参教等五项专项治理。
完善村规民约,提炼总结村规民约三字经,“十项之约”(爱党之约、新风之约、守法之约、文明之约、家庭之约、睦邻之约、生态之约、环境之约、健康之约、幸福之约),在乡村振兴中用文化铸魂,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勤劳致富能手、五星文明户、最美人物、孝老之星等30余户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和挖掘红色文化和建立乡贤文化墙。通过积分超市建立激励机制,发布光荣榜、“红黑榜”激励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向上向善。成立文艺宣传队,定期开展政策和法制宣传、文艺演出。
建成文化主题广场和法治主题广场1个,以“五大振兴”制作文化墙500余平方米。开展“亮家风守家训”、“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初步达到“以德润身、以文育人”的教育成效,淳朴的民风得以进一步提升巩固,为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动力。
抓实引领建强社,盘活乡村振兴“厚资产”。金桥村作为我镇“田园综合体”试点打造村,充分发挥支部领办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突出“组建、管理、运营”三个关键抓领办。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农家乐和电商平台销售当地农产品,通过不断“造血、充血、输血”的发展模式,农专社注册资金20万元,设1000股,村民入社率15.6%,贫困户入社率100%,按照“三室两牌七制度”强化合作社阵地规范化建设,通过与企业合作经营、自主发展南瓜、魔芋等产业,预计年底可实现村集体积累100万元以上。大力开展村民“素质提升、人才聚集”行动,依托产业实训基地和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800余人次,培育经营主体2个,培养致富带头人6名。
抓实治理强保障,留下乡村振兴“新动力”。以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为平台,探索组建“三亮一评”(三亮:即支部亮承诺、党员亮身份、群众亮意见;一评:即村民自评;注解:年初支部拟定十件实事,党员亮出准则、群众提出意见,期间接受全村村民的监督,年底召开群众会进行评比)的乡村治理体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