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七大款式与三大认知误区

中国记录新闻中心 新聞中心评论29,553字数 1484阅读4分56秒阅读模式

中国记录通讯社消息  汉服(汉衣冠,华服,华夏衣冠)是华夏民族传统服饰,相传由黄帝创制,一直延续四千余年至清初血腥强制的剃发易服。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配有圆领,对襟等做补充。

什么才是汉服?

汉服的七大款式与三大认知误区-图片1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绵延四千余年,凝聚着祖先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汉服不单单是一件衣服,而是一个伟大文明的缩影,是一个伟大民族的皮肤。

汉服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汉服的七大款式与三大认知误区-图片2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所谓“交领”,就是穿起来之后,衣服左右前襟重叠,衣服两边相交成领。所谓“右衽”,就是上衣前襟右边短,左边长,穿起来后,前襟向右掩。

汉服的七大款式

深衣

汉服的七大款式与三大认知误区-图片3

深衣与深衣类汉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深衣,专指按礼记深衣衍生出来的款式,如朱子深衣等。深衣类汉服,是指上下分裁缝合,且被体深邃的长款服饰,因为类似深衣,所以在现代汉服复兴及考古归类时,归为深衣类。从目前所能查阅到的文献记载来看,“深衣”最早出现在《礼记》里。其中,《檀弓上》、《王制》、《玉藻》和《深衣》篇里都有提及到。穿着深衣时,也须考虑到具体个人家庭情况,用以不同的衣缘作为修饰。“具父母、大父母,衣纯以缋。具父母,衣纯以青。如孤子,衣纯以素,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

襦裙

汉服的七大款式与三大认知误区-图片4

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长度较短,一般长不过膝,下身则叫“裙”。可见,“襦裙”其实是两种衣物的合称。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以裙腰之高低,将襦裙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以领子的式样之分,将襦裙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按是否夹里的区别,将襦裙分为单襦和复襦,单襦近于衫,复襦则近于袄。

半臂

汉服的七大款式与三大认知误区-图片5

半臂在初唐颇盛行,并长期穿小袖短襦,初唐时服饰多为窄型。现今发现的唐代永泰公主墓壁画上,仪仗队的宫女中,有一位梳着螺髻的女子,就在衣裙外罩了一件半臂。唐代半臂面料多以锦为主,穿在圆领袍衫里面,故称锦半臂。唐代妇女爱穿窄瘦服装的风气,但是袖子以宽松为主。半臂放在现代就显得更加日常,算是五分袖,秋冬季可以搭配皮草披肩,夏季穿则显得很清秀。

短打

汉服的七大款式与三大认知误区-图片6

短打就是“裋褐”,又称“竖褐”、“短褐”,是古代汉服的一种。这里的“短”不是长短的意思。“短”、“竖”、“裋”3字同音,都读作“shù”。“短”通“裋”,“竖”是竖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褐:麻料、兽毛编织物。短褐原意是用粗麻或兽毛编织的粗布上衣。

曲裾

汉服的七大款式与三大认知误区-图片7

曲裾出现可能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合符礼仪,因此,曲裾深衣在未流行合裆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著。后来男子曲裾愈来愈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曲裾袍衣长曳地,行不露足,具有含蓄、儒雅的特征。

袒领

袒领服是唐朝时一种半袒胸的襦,衣料为纱罗制品,当时人们形容为“慢束罗裙半掩胸”、“参差羞杀雪芙蓉”、“绮罗纤缕见肌肤”等,下配以长裙,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

背子

汉服的七大款式与三大认知误区-图片8

各个年代的背子也不太一样,大致就是有开叉,长度从腰到脚面不等,且大部分为直领的上衣。汉服的三大认知误区首先,汉服是汉族人的服装服饰,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原王朝服装,像汉、唐、宋、明等朝代。汉服没有特定的时间维度,只有特定的文化维度。

其次,辨别是否是汉服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没有扣子。如果你看到谁穿的汉服有扣子,那么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服了。最后,汉服的穿着都是右衽交领,左衽是逝者穿的。同时,穿汉服的时候不能够披头散发,这点希望咱们的女性读者们能够注意。

汉服的七大款式与三大认知误区-图片9

 最后更新:2019-10-29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