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澳門與內地關係愈趨緊密,不少澳門居民選擇在內地置業安居,其子女每日過關就學,跨境學生現象備受關注。
群力智庫副會長兼澳門坊眾學校校長江超育表示,跨境學生出入境事宜獲得內地與特區相關部門充分協助配合;期望特區政府持續關注跨境學生在交通、學習及社交方面的需要,讓跨境學生得以適應生活及學習環境,提升其對澳門特區的歸屬感。
江超育引述教育當局於上學年公佈表示,本澳有三千多名跨境學生,由於往返便利的關係,跨境學童主要集中在花地瑪堂區的學校,以澳門坊眾學校為例,跨境學生約佔該校學生的百分之八點五,為數不少。他指出,特區當局及學校重視跨境學生上學問題,遂與內地相關部門溝通,並得到內地政府充份配合協助,分別開啟「跨境學生專用通道」及「跨境學生自助通道」,措施實施至今,甚得家長歡迎,效果良好;若遇上颱風、暴雨等停課情況,學生亦能夠透過澳門電台、校內短信、公眾號、及學生和家長微信群等,多種宣傳渠道和平台獲取停課資訊,機制配合宣傳,運作暢順具有成效;同時,在學習方面,教青局亦有透過與民間機構合作,設立「輔助新來澳學生學習計劃」,舉辦「英文班」及「繁簡字適應班」等課程,協助新移居澳門的兒童及青少年儘快克服學習困難,適應本地澳習模式。
江超育表示,據跨境學生的家長反映,即使當局及校方積極為子女創設便利、更有利於家校溝通的學習條件,但受時間、距離等限制,對於學校安排許多的博雅興趣活動,其子女均難以參與,平日的課業壓力亦相對較大,特別是網上學習,存有難以統一公平的情況;會否因少與同儕及社會接觸,影響其學習及對澳門的融入感,實在值得關注。他建議當局與學校保持緊密合作,關注並協助跨境學生在交通、學習和社交上遇到的難題,因應跨境學生的人數趨勢,參考鄰埠著手製作「內地澳生網上教學」指引,讓教師或其他專業在製作網上教材時,可兼顧跨境學生的需要;冀持續推動澳門與內地教育、社區機構交流合作,加深人文交流;除了為跨境學生持續提供學習寫繁體字、提升英語的課程外,亦可開辦「粵音正讀」的課程,為他們舉辧認識澳門特區民情的活動,協助其適應和融入澳門特區大家庭;長遠而言,應加強粵港澳青少年交流合作,擴闊學生視野,了解國情,以促進三地融合共同打造優質生活圈。
评论